•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政务信息 > 通知公告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智慧宣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9 15:05 信息来源: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推进“智慧宣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已经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12月30日

 

推进“智慧宣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更好地推动“智慧宣城”建设工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智慧宣城”部署要求,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等核心领域,全面推进“智慧宣城”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更高质量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更高效率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宣城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 需求导向,以人为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立足于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导向,让“智慧宣城”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2. 创新引领,统筹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契机,以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中心为基础,以新型“城市大脑”为核心,统筹各部门信息系统兼并融合,实现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共享,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

3. 政府引导,突出重点。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聚焦政务管理、城市治理、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建设一批慧政便民利企的智慧应用。

4. 强化保障,安全可控。做到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推动信息安全等领域国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工作目标

2022年底,进一步夯实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惠民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体系、融合创新的信息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宣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提供重要基础和强大支撑,争创全国和省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二、工作任务

基于“智慧宣城”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发展要求,遵循“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一)夯实“智慧宣城”基础。

1. 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成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的升级改造和等保测评,加快各单位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各级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统一由电子政务外网承载,已建成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接入本级电子政务外网(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推进政务云平台体系建设建设1+7+N”(1级云平台,7县市区平台N个行业云)政务云框架体系,整合级云、县级云、行业云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体”的架构,统一运营运维。提升市政务云平台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县级政务云平台原则单位不再新建或扩建云平台,已建非涉密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新建非涉密信息业务系统依托级云平台进行集约化建设部署。(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健全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统筹推进数据汇聚,2020年底前完成100%的政务数据(国家安全等特殊部门数据除外)和60%的社会数据汇聚,逐步整合经济数据。强化数据库建设,完善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公共基础数据库逐步整合形成各领域主题数据库。构建以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向上对接平台,向下对接县级平台,横向对接各单位的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大平台体系,升级平台,建设县级平台,推动各单位整合业务系统,建设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按需共享、统一流转、随时调用”数据共享机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单位提供自建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确保非涉密政务数据按标准规范全部接入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明确数据提供和管理维护责任,建立数据全周期的管理治理机制。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资产转化(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建设宛陵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依托1+7+N”云平台体系建设宛陵大数据中心,作为江淮大数据中心子平台。推动行业大数据平台和县级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层次清晰的框架体系,强化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实现数据全周期管理。依托宛陵大数据中心和“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汇聚分析和赋能,推动数据在城市运行监测、应急联动、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城市运行全景透视图,逐步整合各单位指挥中心功能,构建城市运行管理的“中枢”,实现“一网统管”。建设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全方位地展示“智慧宣城”建设应用的技术、取得的成果未来发展方向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观层面参观者亲身体验“智慧城市”便捷性、先进性、创造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落地在宛陵科创城。(市数据资源局、宛陵科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建设“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智慧中枢”和“数字孪生城市”四个子平台,为智慧应用场景和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业务支撑和人工智能能力支撑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达到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实现治理模式突破更精准地随时随地服务企业和个人,使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公共资源更加节约,实现服务模式突破;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对产业发展发挥催生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发展突破。(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 提升基础网络质量推动物联网建设。紧紧围绕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5G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5G布局,推进共建共享,不断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集成、集约建设,充分利旧、分类分级改造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密度的城市管网体系,综合规划城市杆线布局,综合利用信息杆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普惠接入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网,部署城市神经元节点及感知平台,精准反映城市运行态势,提升智慧化管理和风险预测能力;做深做细基层单元,构筑“城市神经元系统”,助力“城市大脑”功能拓展、服务延伸;综合运用深度学习、智能感知等技术,使城市和社会运行可建模、可计算,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市经信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强化信息安全防护。加强数据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探索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综合监控体系,探索动态防御等新技术在网络安全漏洞发现、重大事件预警等方面深度应用,提升态势感知、应急协同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法》“三同步”要求;增强规划建设、运行监测、通报整改等各重点环节的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市网信办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建设“城市一卡通”建立以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为线下载体,“电子社保卡”、“安康码”等多码融合为线上载体的城市“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实现“一卡通用、一码通行”。制定“一卡通”技术标准,建设社会保障卡卡管系统,兼容运行第三代和第二代社会保障卡,全面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宣城城市“一卡通”)。建设资金缴费和发放监管平台,实现社会保障待遇、财政惠民惠民补贴、公积金提取等待遇通过“一卡通”发放和监管。(市人社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数字政府”转型。

9. 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深化“智慧政务”成果,打造“皖事通办”市级平台,拓宽“不见面”审批事项,提高网上办事水平。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云签、电子档案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让服务好找、好问、好办、好评。2020年底“皖事通办”市级平台基本建成,实现100%个人事项可全程网办(法律法规规定和确有到现场办理的特殊需求除外),推出100个企业“一件事”,拓展上线更多社会服务事项,“掌上办”事项应上尽上。(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推进“安康码”应用便民。建设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和丰富“安康码”功能,具备个人信息、电子证照、支付凭证等多种功能。推动“安康码”赋能升级和多码融合,实现“安康码”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应用,推动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等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提升线下政务服务水平。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加快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清单标准化,实现“集中办、无差别办”。通过下放、委托或由基层代收代办方式,推行“基层办、就近办”,让群众就近可办、异地通办。推进水电气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署政务服务部门自助终端设备,建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聚焦重点领域高频事项,实行并联办理,推动更多跨部门事项“最多跑一次”。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委编办、市城管执法局、市直有关单位、市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提升涉企事项办理便利度。在宣城政务服务网推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推进金融、运输、人才、民生、市场等服务上线。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对实行备案制的投资项目一律实行网上备案对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投资项目实行远程审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化审批,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发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线上线下、常态长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再造企业开办流程,部门间通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2020年底前完成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推行90%以上涉税事项实现一次办结,95%主要涉税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配合建设全省统一的口岸物流辅助系统平台,实现通关和物流作业同步进行。(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积极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精品”事项,推动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与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系统直接对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交换。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窗口管理系统,汇聚市线下窗口服务网点,共同建设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信息、就近办理。推动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共享互认,重点推进营业执照、身份证、社保卡、驾驶证、行驶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出生医学证明等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区域内共享互认。市数据资源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参与乐游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健全文旅信息数据库,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市文旅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宣城城市“一卡通”在长三角地区实现“一卡通行”。(市人社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提升“数字政府”智慧门户建设。以市政府网站集群数据资源为底座,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两个方向发力,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在线、企业营商、宜居宣城三大内容,以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应用创新、研究团队四方面为支撑,从组织、制度、督查、内容、安全五方面进行保障,建设运维管理、数据监测、政策梳理、智能搜索、问答互动、数据开放六大应用,落实惠企利民政策,优化市营商环境。(市政府办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推进建设“互联网+监管”。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梳理全市监管业务事项,联通各级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持续汇聚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业务数据,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和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可预警。(市数据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打造社会治理”应用。

16. 建立健全“智慧应急”。接入市直相关部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应急指挥中心、各类感知网络、应急通信网络、应急管理应用支撑系统与集成、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运维体系等为宣城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应急响应、指挥救援、资源调配、灾后救助、事故调查和综合保障等业务提供支撑。(市应急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完善建设“智慧城管”。建设智慧城管平台完成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城市部件业务数据等专项数据的普查和更新,实现与国家、省平台系统互联互通。建设智慧城管综合执法指挥调度系统,支撑城市管理多级联动和协同作战,实现执法全过程纪录,提升执法效率和管理效能。建设智慧城管综合管控系统,建立智慧城管量化考核模型,健全以综合评价和决策支持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分析、考核评价和绩效评估体系,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实现问题主动发现、案件快速流转、处置工作高效。建设智慧城管专项应用系统,整合园林、环卫(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公厕),接入市政、三车以及市容管理等各专项应用数据,实时了解城市管理的市政运行、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运行信息,夯实城市管理的应急指挥和科学管控基础。(市城管执法局负责)

18. 加快建设“智慧警务”。进一步织密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关键要害场所智能感知设备部署点位,强化全市公安内外数据资源汇聚、整合与治理,建成新一代公安信息网,构建“1”个大数据中心(“皖警智云”市级公安大数据中心)、“3”类数据智能化应用(公安业务数据、视频图像数据、技网侦脱敏数据的智能化应用)、“1”个智能指挥调度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赋能1+3+1”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开展“智慧监管”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监管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对“交通大脑”进行优化升级,拓展应用功能和应用覆盖区域。开展“智能公安检查站”、“智慧街面警务站”、“智慧社区”、“智慧公交”、“前哨”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进户政等业务全程网办和公安便民自主设备部署等。(市公安局负责)

19. 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启动宣城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TOCC)建设,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中心、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预警平台、综合交通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综合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交通业务协同移动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和相关支撑体系。基本实现交通运输要素信息资源的汇聚共享,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交通感知网络,建立对交通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区域等的交通运行监测体系,建立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预警和快速反应的交通应急指挥体系,整合交通业务建立业务协同管理体系,建立多方式多层次的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效率、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市交通局负责)

20. 拓展建设“智慧志愿”。围绕“互联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及时、便捷、高效,助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开门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五单配送模式,网上平台发布供需信息,公示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安排,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一整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方便群众即时查询、预约、提出个性化需求,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文明办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1. 推进建设“智慧纪检监察”。建设完善网络宣传平台,提升互联网宣传工作水平。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网络体系,推广应用纪检监察巡察各类信息业务平台构建适应新形势反腐败体制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体系。(市纪委监委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2. 推进建设“智慧审计”。围绕“金审工程三期”,建设移动审计支撑系统、数据分析室和数据分析网,改造审计专网等,实现审计现场与全市审计机关安全有效的互联互通和现场审计作业云的有效运行;确保安全访问省级数据中心,实现省级数据全市共享,保障全覆盖审计。(市审计局负责)

(四)深耕“智慧民生”应用。

23. 继续深挖“智慧教育”。大力培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和信息化特色项目,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打造符合“5+2”体系,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一体的优质发展智慧学校。实施因材施教工程,建立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系统和个性化学习系统。启动幼儿智慧教育,建立人工智能幼教平台和幼教助手系统建立宣城市云课堂系统,促进学生跨时空学习。建成市级学业评价系统,逐步推进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建设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应用集成平台、教育数据中心、多终端入口与平台基础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我市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市教体局负责)

24. 融合发展“智慧卫生”。深化医疗资源联合联动,提高医疗资源的效率效能推进“智医助理”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智医助理”产品功能。完善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功能,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综合管理、健康服务、卫生应急、血液管理、行业管理、科技创新等系统功能。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传染病疫情的信息上报研判、预警监测、资源管理、应急救治、指挥调度等功能。按照“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建立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和卫生综合监管平台,打造全方位全领域的“智慧卫监”。升级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为妇女儿童提供全周期医疗保健服务。新建全市无偿献血直免报销系统和血液安全感知平台,方便献血者及亲属用血后费用直接减免及采供血信息的安全监测和数据保障。新建智慧120急救服务平台和医疗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实现机器人语音调度、话务分流(催车、非急救解释)、满意度回访、多渠道智能接警等功能,通过急救优先调度,做到在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前,由调度员实施医学指导,填补“急救空窗期”,挽救更多危急重症患者生命。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互联网咨询、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移动支付等服务。完成医疗保障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市级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相关系统,全面完成市医疗保障经办业务系统和数据迁入省集中医疗保障业务基础子系统。(市卫健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5. 着力深化“智慧人社”。建设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覆盖社会保险、公共就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全业务、全流程网上经办开发手机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宣城市人社局网上办事平台、“宣城人社”微信公众号、电子社保卡办事查询等信息平台,实现掌上办、指尖办、秒办秒批。建设全市人社大数据决策平台,提供决策支撑。建设电子档案袋系统,为业务系统提供要素材料支撑。(市人社局负责)

26. 积极建设“智慧社区”。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专业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等在社区相互促进融合,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治理和服务体系。开展第三批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在试点成熟地区提升试点层级,逐步推动在街道、县级层面整体部署开展试点工作深化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市民政局负责)

27. 持续拓宽“智慧乡村”。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益农信息社全市行政村覆盖率85%以上。推动农业物联网在农业各领域示范应用,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点。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农产品上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8. 完善建设“智慧环保”。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实现各类环境数据资源统一存储、管理、应用及展示,做到全局共享;并对数据中台中的数据进行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全面提升区域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管。向社会开放发布水质、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要素指标。(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29. 推进实现“智慧水利”。推进实现“智慧水务”。基于宣城市现有基础,整合雨水情监测预警、重点水利工程监控、河湖长制、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等平台(市水利局负责)

在全市河湖水体和供排水管网的各环节部署环保智能监测设备整合优化水质监测、管网运行、泵闸运行、现场处置等水务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水务平台数据中心、水系图、监测网,打造“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务“一网通管”。(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0. 探索推进“智慧市场监管推进全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加强追溯大数据分析应用,强化追溯应急管理,提升追溯体系应用成效(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

建设智慧监管平台体系,首批纳入城区内学校(含幼儿园)食堂,实现台账电子化、索证索票、资质公示、食材追溯、检查记录、网上巡查、预警报警、监管大数据展示等功能,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推送实时监控画面。逐步推动建设养老院、餐饮单位、食品生产企业等监管平台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

建设全市电梯应急救援监管信息系统,将全市电梯100%全域接入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实现电梯困人市区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

建设商事登记“双告知”信息共享平台,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共享至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配合)

(五)发展“智慧经济”产业。

31. 增强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计划项目库、科技专家人才库,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积极谋划大数据、人工智能制造、高性能新材料、生命科技等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打造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市科技局负责)

    32.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与中科院系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大、合工大等院校合作,设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负责)

    33. 建立“科创飞地”。围绕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在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集聚的上海、合肥等地先行先试,建设科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飞地”,探索建立“孵化在外,转化在宣”模式。鼓励引导市域内各类开发园区、企业到长三角区域设立“人才飞地”“研发飞地”。探索和建立“科创飞地”产业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市科技局负责)

34. 推动数字产业化。依托宛陵科创城和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两平台,围绕沪苏浙先进制造业和软件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上下游“强链、延链、补链”,培育孵化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企业或平台。以动力源、益佳通、富乐泰等一批5G相关联的生产型企业为重点,围绕现有关联产品,积极引入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链,加快5G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加快推动广德PCB、宁国电容器和宣城经开区锂电池等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市经信局负责)

35. 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万企上云”行动计划,组织云平台及云应用服务商为重点行业和企业提供“上云”诊断,推动企业数据向“云”端迁移,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步伐,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支持传统商贸实体企业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城市“一卡通”运营推广,拓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便民应用场景。全面实施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三年建设计划,推动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基地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6. 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升级完善公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力争年底前实现非涉密公证信息上区块链。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证照平台建设,推进一批电子证照上链,形成电子证照生成、管理、应用的可信存证体系与跨区域电子证照互信互认体系,实现电子证照使用的高效核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防质量监管、信访等领域的应用。(市科技局、市委网信办、市经信局、市司法局、市数据资源局、市信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7. 推进农村电商直销平台建设。鼓励指导产业化优势明显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电商销售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电商服务企业代运营。针对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快递成本高的实际情况,重点打造在本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电商直销平台,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8. 推进智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围绕“服务”、“交易”、“监管”三位一体,建设“智慧”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推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迈入“智慧交易”新时代。(市公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探索“智慧文化”产业。

39.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化。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市文旅局负责)

40. 探索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改善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可视化系统、平台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更好地推广旅游产品,提升经济效益从旅游服务、政府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市文旅局、市数据资源局负责)

41. 积极发展“智慧广电”。加快新技术在广播电视内容生产中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制作、播出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管理、网络、业务及服务能力,推动广电新业务、新服务、新业态发展,努力实现广电音视频等信息在内容制作、传输、播出方面的智能化、智慧化。(市广电台负责)

三、实施步骤

“智慧宣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工程,要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出成效的思路,实现1年打基础,2年显成效,3年求突破。

(一)第一阶段至2020年底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理顺机制体制。

一是开展规划设计“智慧宣城”纳入“数字宣城”总体规划推动组建专家智库,为“智慧宣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撑服务。

二是完善基础平台。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完成综合政务云平台建设;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成70%的市直单位数据归集;启动智慧城管等业务系统平台建设。

三是建设城市大脑完成城市大脑平台开发、部署、调试工作,完成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8个左右智慧场景的开发建设。

四是打造三个中心。启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展示体验中心的选址和方案设计工作。

(二)第二阶段2021年,主要任务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应用示范场景,智慧宣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推进各单位重要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部门内部数据整合持续推进市直单位数据归集,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完成宛陵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力争完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展示体验中心主体建设。

二是建设示范场景。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务民生、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全面启动应用示范场景建设,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确保智慧宣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第三阶段2022年底,主要任务是完善提升,力争迈入智慧城市建设先进行列。

一是深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智慧宣城”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建设更多智慧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效能,群众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

二是完善运维体系。探索一批适合市场化运维的项目,建立完善运行维护工作体系,实现自身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培育智慧产业通过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汇集人才和技术,积累项目实施和运维经验,带动和培育相关产业发展。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宣城”建设工作专项推进组统筹全市信息化工作,优化整合信息化相关机构职能,研究部署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设立数据综合、项目推进、技术保障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化工作。

(二)强化项目管理。强化对“智慧宣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项目前置初审工作机制,节约项目评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着重强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智慧宣城”建设管理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智慧宣城”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双创和产业孵化基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四)探索发展模式。充分践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大力吸引汇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共建,在“智慧宣城”建设重点领域,以社会大众需求定向开发应用场景,以社会主体发展需求推动智慧应用创新发展,探索政府公共数据集、公共投资项目与社会化开发应用创新融合,提升社会化开发应用的精准服务能力,分担政府管理投入,实现“智慧宣城”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智慧宣城”建设年度任务及责任分工

 


附件

 

“智慧宣城”建设年度任务及责任分工

 

主要方向

序号

任务分解

年度实施计划

责任分工

2020

2021

2022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夯实“智慧宣城”基础

1

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1.完成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的升级改造和等保测评

2.加快各单位业务专网逐步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

1.各单位已建成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接入本级电子政务外网

2.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统一由电子政务外网承载。

持续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行。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

2

推进政务云

平台体系建设

提升市政务云平台服务保障能力。

1.县市区完成本级政务云平台建设。

2.各单位已建非涉密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

3.新建非涉密信息业务系统依托级云平台进行集约化建设部署。

1.建成1+7+N”政务云框架体系

2.持续保障云平台安全运行。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

3

完善数据

资源体系

1.健全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2.100%的政务数据(国家安全等特殊部门数据除外)和60%的社会数据汇聚,逐步整合经济数据。

3.开始建设公共数据库和各领域主题数据库。

4.升级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直各单位自建非涉密信息系统数据全部接入市平台。

1.县市区建立本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推动县级单位自建非涉密信息系统数据全部接入本级平台。

3.通过市县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4.积极向省平台申请数据开放。

5.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1.建成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大平台体系。

2.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

3.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制度。

4.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资产转化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夯实“智慧宣城”基础

4

建设宛陵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

1.启动宛陵大数据中心建设。

2.确定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选址,开始设计工作。

1.初步建成宛陵大数据中心框架体系。

2.完成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主体建设工作。

1.完善宛陵大数据中心框架体系,实现数据全周期管理。

2.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数据资源局宛陵科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市直有关单位

5

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

1.完成“城市大脑”各子平台开发。

2.开始各领域智慧场景设计,完成8个智慧场景开发。

1.提升“城市大脑”平台能力。

2.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3.探索数据开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城市大脑”为各个领域提供智慧化支撑。

2.示范应用场景在全市推广。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6

提升基础网络质量推动物联网建设

充分利旧、分类分级改造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1.完成高密度的城市管网体系建设

2.综合规划城市杆线布局,综合利用信息杆等资源。

3.做深做细基层物联感知单元。

1.部署城市神经元节点及感知平台

2.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网。

市经信局

市直有关单位

7

强化信息

安全防护

 

启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

1.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法》“三同步”要求。

2.优化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机制。

1. 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监测全覆盖。

2. 探索建立数据安全评估体系。

网信办

市直有关单位

夯实“智慧宣城”基础

8

建设“城市

一卡通”

1.制定“一卡通”技术标准2.建设社会保障卡管系统3.开始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宣城城市一卡通)。

4.建设资金缴费和发放监管平台

1.完成“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一期建设

2.强化“一卡通”服务管理功能,拓宽应用范围。

3.率先在长三角等地区实现“同城待遇”

1.全面建成城市“一卡通”综合应用平台

2.继续拓展“一卡通”应用范围。

市人社局

市直有关单位

 

 

 

 

 

 

 

推进“数字政府”转型

 

 

 

 

 

 

 

 

 

 

 

 

 

 

 

 

 

 

推进“数字政府”转型

9

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1.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升级

2.开始建设“皖事通办”市级平台。

1.继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2.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云签、电子档案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

1.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面。

2.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10

推进“安康码”应用便民

1.建设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

2.推动“安康码”多领域应用。

1.完成市级“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2.拓展“安康码”赋能升级和多码融合。

推动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

市数据资源局

市卫健委

市人社局

市医保局

市交通局

市文旅局

县市区

11

提升线下政务服务水平

1.深化综合窗口改革。

2.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清单标准化。

3.建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1.完成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署政务服务部门自助终端设备。

2.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

1.持续提升线下政务服务水平。

2.推动更多跨部门事项“最多跑一次”。

市数据资源局

市委编办

市城管执法局

市直有关单位

市供电公司

各县市区

12

提升涉企事项办理便利度

1.上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

2.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深化改革,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3.完成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推行。

1.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

2.建设全省统一的口岸物流辅助系统平台。

持续提升涉企事项办理便利度,优化营商环境。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

13

积极参与数字长三角建设

 

1.完成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地图建设工作。

2.推动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共享互认

3.推进“城市一卡通”区间业务协同。

1.打造长三角“一网通办”“精品”事项

2.推动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与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系统直接对接。

3.参与“乐游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健全我市文旅信息数据库,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1.全面实现“乐游长三角”各项功能。

2.推进宣城“城市一卡通”在长三角地区应用范围,在更多领域实现“一卡通行”

市数据资源局

市文旅局

市人社局

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

14

提升“数字政府”智慧门户建设

积极探索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模式。

按照“123456”总体架构推进“数字政府”智慧门户建设。

持续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政府办

市直有关单位

15

推进建设“互联网+监管”

1.梳理全市监管业务事项

2.归集共享监管信息

1.打通各级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

2.汇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业务数据

持续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和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可预警。

市市场监管局

市数据资源局

市直有关单位

 

 

 

 

 

 

 

 

 

 

 

打造“社会治理”应用

 

 

 

 

 

 

 

 

 

 

 

 

 

 

 

 

 

 

打造“社会治理”应用

16

建立健全

“智慧应急”

1.完成“智慧应急”相关建设方案编制工作。

2.启动与相关单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接工作。

1.应急指挥中心、各类感知网络、应急通信网络、应急管理应用支撑系统与集成

2.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安全运维体系

持续加强“智慧应急”系统、平台、能力建设,为应急管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等业务提供支撑

市应急局

市直有关单位

17

完善建设

“智慧城管”

完成“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启动“智慧城管”建设。

1.建设智慧城管综合执法指挥调度系统

2.建设智慧城管综合管控系统。

1.建设智慧城管专项应用系统。

2.持续推动“智慧城管”平台能力提升

市城管执法局

18

加快建设

“智慧警务

1.建设户政业务全程网办系统

2.建设前哨系统及部署智能感知设备

1.建设“智慧监管”项目。

2.完成交通大脑升级改造
3.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平台四系统建设

4.启动智慧赋能1+3+1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建设。

1.建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平台四系统

2.建成智慧赋能1+3+1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

市公安局

19

深入推进

“智慧交通”

启动宣城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TOCC)建设。

1. 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中心

2. 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

3. 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预警平台

4. 建设综合交通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5. 建设综合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6. 建设交通业务协同移动管理平台

7. 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和相关支撑体系。

1.持续推动交通运输要素信息资源的汇聚共享,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能力。

2.建立智能交通感知网络、交通运行监测体系、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公众信息服务体系。

市交通局

20

拓展建设

“智慧志愿”

1.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2.打造积分商城和志愿服务数据监控系统。

1.完成市县乡村四级体系全覆盖。

2.实现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3.建成线上“开门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五单配送模式。

1.形成全市文明实践四级联动。

2.顺畅运行“五单”配送机制

市文明办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

21

推进建设“智慧纪检监察”

建设完善网络宣传平台。

1.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网络体系。

2.推广应用纪检监察巡察各类信息业务平台。

构建适应新形势反腐败体制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体系。

市纪委监委

市直有关单位

22

推进建设

“智慧审计”

整合现有资源,完成“金审工程三期”的前期准备工作

1.建设移动审计支撑系统、数据分析室和数据分析网。

2.改造审计专网。

持续完善建设金审工程三期

市审计局

深耕“智慧民生”应用

23

继续深挖

“智慧教育”

1.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1.建设市级学业评价系统。

2.培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和信息化特色项目。

3.建设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4.实施因材施教工程,建立教学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系统和个性化学习系统。

5.启动幼儿智慧教育,建立人工智能幼教平台和幼教助手系统。

6.建立宣城市云课堂系统。

持续推进“智慧教育”,提升我市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市教体局

深耕“智慧民生”应用

24

融合发展

“智慧卫生

1.完成电子健康卡与城市“一卡通”的融合及用卡环境改造。

2.推进“智医助理”平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完善“智医助理”产品功能。

1.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管理数据交换平台

2.完善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功能

3.建设医疗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和升级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

4.建设全市无偿献血直免报销系统

5.建设医疗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

6.启动智慧医院建设。

7.完成医疗保障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市级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相关系统。

1.完成卫生综合监管平台、血液安全感知平台、智慧120急救服务平台建设。

2.全面完成市医疗保障经办业务系统和数据迁入省集中医疗保障业务基础子系统。

市卫健委市医保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

25

着力深化

“智慧人社”

建设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开发手机端公共服务平台。

1.建设全市人社大数据决策平台。

2.建设电子档案袋系统。

市人社局

26

积极建设

“智慧社区”

启动第三批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工作。

启动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

持续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

27

持续拓宽

“智慧乡村”

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益农信息社全市行政村覆盖率85%以上。

推动农业物联网在农业各领域示范应用,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点。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农产品上行。

市农业农村局

市直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

深耕“智慧民生”应用

28

完善建设

“智慧环保”

1.整合各类环境监测设备数据。

2.提升区域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管。

向社会开放发布水质、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要素指标。

提升“智慧环保”建设成效

市生态环境局

29

推进实现

“智慧水利”

1. 整合雨水情监测预警、重点水利工程监控、河湖长制、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等平台。

2. 整合优化水质监测、管网运行、泵闸运行、现场处置等水务业务管理系统。

部署环保智能监测设备。

1. 建设水务平台。

2. 建设数据中心。

3. 建设水系图。

4. 建设监测网。

5.打造“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务“一网通管”。

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

市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0

探索推进“智慧市场监管

1.启动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方案设计。

2.启动“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全覆盖。

3.启动电梯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工。

4.启动商事登记“双告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可行性研究。

1. 完成城市管理平台和各流通节点子系统软件开发、安装及调试工作

2. 完成各流通节点管理人员及经营户培训等工作。

3. 建立市区内学校食堂智慧监管平台体系

4. 建成电梯应急救援信息系统指挥中心,交付使用。

5.“双告知”平台

1.持续推进宣传推广工作,引导消费者养成购买可溯源产品和溯源查询的习惯。

2.逐步向社会特定人群开放“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并向各县市区推广实施。

3.充分发挥电梯应急救援系统作用。

4.推进“双告知”平台纳入市级综合业务大系统

市市场监管局

市商务局

市教体局

市直有关单位

 

发展“智慧经济”产业

31

增强数字经济创新能力

争创一批国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计划项目库、科技专家人才库,构建技术转移体系。

积极谋划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打造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2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强校合作,设立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产业公共研发平台。

推进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持续推动产业关键技术攻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市科技局

33

建立

“科创飞地”

开展试点建设科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飞地”。

1.探索建立“孵化在外,转化在宣”模式。

2.鼓励引导市域内各类开发园区、企业到长三角区域设立“人才飞地”“研发飞地”。

持续探索和完善“科创飞地”产业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

市科技局

34

推动数字

产业化

1.积极引入5G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链,加快5G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

2.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建设。

培育孵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企业或平台。

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

市经信局

35

推进产业

数字化

1.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

2.加快推进“万企上云”行动计划。

3.全面实施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三年建设计划。

1.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2.积极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

加快推进城市“一卡通”运营推广,开展市场化运营,培育数字经济,拓展便民应用场景。

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发展“智慧经济”产业

36

推动区块链

产业创新发展

1.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防质量监管、信访等领域的应用。

2.升级完善公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非涉密公证信息上区块链。

1.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证照平台。

2.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防、信访等领域的应用。

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

市科技局市委网信办      市经信局市司法局        市数据资源局市信访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7

推进农村电商直销平台建设

鼓励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电商销售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电商服务企业代运营。

1.打造在本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电商直销平台。

2.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持续推进农村电商直销平台建设根据农村产品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推销。

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市扶贫局市邮政管理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

38

推进智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编制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未来3年建设规划。

打造智“惠”交易平台和智“汇”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监管平台。

市公管局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等 市直有关单位

探索“智慧文化”产业

39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

1.建设推广宣城市博物馆网上博物馆

2.力争2020年搭建宣城公共文化云平台

3.对接社保卡在图书馆借阅相关工作,完成前期基础工作。

1.建设完成博物馆网上预约系统

2.平台开设远程慕课

3.完成社保卡借阅相关设备购置改造及调试工作。

1.开展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采集

2.完善文化艺术数字资源库

3.全面实现社保卡在图书馆借阅各项目标。

市文旅局

探索“智慧文化”产业

40

探索发展

“智慧旅游”

1. 建立客源结构综合分析平台

2. 建设“一部手机游宣城”小程序。

1. 完成全域旅游综合平台相关功能建设。

2. 完成景区游客行为分析平台开发建设。

3. 建设景区客流统计平台。

全面建成全域旅游综合平台。

市文旅局

市数据资源局

41

积极发展

“智慧广电”

提升广播电视管理、网络、业务及服务能力,实现音视频制作、传输、播出的智能化、智慧化。

结合文化精神需求与市场需求,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创新应用,推动“智慧广电”发展。

市广电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