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宣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围绕省局安排部署,聚力加快“数字宣城”“智慧宣城”建设,打造新型“皖事通办”市级平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启动顶层规划设计。成立加快推进“数字宣城”工作领导小组和“智慧宣城”建设工作专项推进组,建立定期调度、会商、月度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统筹推进。在“数字宣城”建设总体框架内,“智慧宣城”建设、顶层设计与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开展“数字宣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智慧宣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二是不断夯实数据基础。完成“城市大脑”城市级数据库框架建设和管理软件国产化改造工作。完成大数据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数据安全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实时计算平台、数据开发平台、大数据调度平台、共享交换平台等15个子系统)建设。数据汇集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共接入36家业务单位、1327张表、13. 47亿条数据。
三是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完成“城市大脑”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感知发现平台、分析调度平台、协同处置平台、核查回访平台、监督考核平台)、智慧中枢(语音分析、视频分析等平台)、数字孪生底座(三维精细化建模)部署,正在进行AI能力开发。完成并实现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之间网络互联互通、安全传输,构建一套“综合云”体系。
四是深化应用场景落地。会同市直相关单位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交通治理、智慧旅游等领域共同建设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完成城市运行、政务运行、经济运行、旅游产业、数据中心运行等5个宏观决策态势图开发工作,正在进行“掌上宣城”移动端场景设计。占道游商治理、社区安全治理、楼宇外立面安全、全域旅游APP等应用场景正在积极建设中。同时,公安、交通、卫健、城管等部门也在推进各自数据平台和应用场景建设工作。
五是开展数据资源摸底和目录编制。根据要求,组织35个市直单位开展了系列专项培训,并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集中编制数据目录和挂载数据资源。于10月13日提前完成省年度工作任务,目前共编制目录2097个(其中政务资源目录956个,经济目录503个,社会目录638个);完成挂接2010个(其中政务资源目录911个,经济目录476个,社会目录623个)。政务资源目录标准化认领率100%,挂接率100%,经济数据挂接率94. 63%,社会数据挂接率97. 65%。
(二)打造“皖事通办”市级平台,提高政务服务网办能力
一是打造新型政务服务“皖事通办”市级平台。迭代升级全市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驻中心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自助办”,大幅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加强宣传推广服务引导法人用户注册。同时以新企业开办和公积金业务“全程网办”为突破口,通过“四电”应用、数据共享等方式提升完善“全程网办”工作,目前我市个人事项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 98%,行政许可类全程网办事项占比1〇〇%,2020年我市共办理网上办件约582万件,法人用户注册占比全省第二。
二是持续深化“皖事通” APP建设。截至12月31日,“皖事通”APP宣城分站共接入便民服务事项276个,注册用户数168万,用户活跃度1900万次,服务访问量5398万次。2020年以来,新增注册用户数85万,新增用户活跃度1794万次,新增服务访问量5295万次。积极扩大宣传,开展清明文明祭扫、“光盘打卡•爱心助农”公益活动等系列专项专题活动,增强群众服务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三是推进“安康码”应用便民。在支撑疫情防控的同时,拓展多场景多领域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检查点1.35万个,申领登记数约289.7万个,占全市常住人口 108%,核验总次数2567万次,人均核验9. 64次,亮码总次数5667万次,人均亮码21. 29。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码办事”,在窗口安装扫码灯,实现使用“安康码”带出电子材料功能。
四是提升实体大厅服务功能。一是根据事项特点和年均办件量,进一步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对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实现各窗口无差别服务、“一窗办多事”。目前,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100°/。纳入综合受理。二是大厅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大厅窗口显示屏及大厅大屏,改造自助体验区,增设叫号系统,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集中进驻,实现水电气便民服务进驻办理。三是实现“一码取号”,打通“安康码”与政务数据共享渠道,改造线下政务一体机业务系统,推行使用“安康码”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线上预约、线下取号。
五是设立7x24自助服务区。我市按省要求设立自助服务区,推出基于空间位置的全市性的政务服务地图,目前,我市已实现市县乡村四级1145个实体政务服务场所和468台自助终端进行编号、配置场景、关联事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的统一组网。通过在市政府公众号、门户网站、宣城日报等媒体上稿,在政务服务大厅、高铁站、万达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进行现场演示等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地图影响力,扩大知晓度和使用度。截 止2020年底,服务地图关联了全市96088个政务服务事项,共搜索访问使用46. 7万次,有效访问量全省第一,有效人数全省第二。
六是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持续优化好差评制度,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严格制度约束,突出绩效作用,奖优抑差,事事须评价,差评须回访,利用多种途径加大政务服务“好差评”宣传引导,2020年企业群众主动评价率达25. 52%,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实行星级服务考核,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细化考评标准,每双月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实行星级动态管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底,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9. 99%。
七是推进“四电”应用拓展。一是持续推进电子证照数据归集,积极协调各级单位,推进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库贯通,实现证照类申请材料直接调取,核对证件直接手机亮证。目前已制作电子证照1404万张。二是强化“四电”应用支撑。梳理50类高频电子证照关联应用,截至目前已收集制作9156枚电子印章,群众和企业办事调用电子云签7万余次、调用电子证照25万佘次。我市作为全省四个试点市之一,9月30曰起正式实施长三角地区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互认。
(三)强化支撑能力,构建保障体系
一是扎实推动标准化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标准化建设纳入“数字宣城”“智慧宣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实施DB3418/T 009-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全市共设置18个标准化“一网通办”专窗。组织两期标准宣贯培训班,学习民法典、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国家和省级发布的数据资源、电子政务、政务服务、城市大脑等方面标准规范,以标准化为引领,促进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管理规范、高效、优质。
二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和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坚决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了三级等保2. 0测评。切实加强网络安全运维工作,坚持网络安全运维常态化开展,日常运维加定期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基线检查。
三是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按照“应认尽认”“应编尽编”的原则进行市级及以下监管目录清单认领和检查实施清单编制,汇聚归集各部门重点监管数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托风险预警模型,加强对风险的跟踪预警处置。截至目前,除法定职责权限外事项,省下发监管事项认领率达到100%,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100%, 监管行为覆盖率达97. 1%, 风险预警信息处置率达100%, 监管信息报送率达100%,有效用户注册数达22947户,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2020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业务系统不互通,数据共享难度大,数据资源浪费、信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专业人才和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运维管理困难等问题。
二、2021年工作初步打算
2021年在贯彻落实省局工作部署基础上,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筹智慧宣城建设,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将“城市大脑”打造成能力开放和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单位、企业、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升级转型。完善智慧中台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持续创新深化场景,打造数字产业生态。
(二)持续提升市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能力,持续完善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功能,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工 作。
(三)升级“皖事通办”市级平台,继续深化“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云签、电子档案等广泛应用,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和“一事一次办”。
(四)持续优化“皖事通”移动端。提升移动政务服务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丰富功能内容,增加应用创新场景,推出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移动自助、全程网办。
(五)积极拓展“安康码”应用场景,做好重点场所的扫码核验和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教育、助农帮扶等多领域应用,找准“安康码”使用的切合点和利用率,提升安康码便民工程应用各项指标。